保健食品當藥吃?市場監管總局發公益廣告揭欺騙“套路”
6月17日,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防範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公益廣告,該廣告圍繞“保健食品不是藥物,不能代替藥物治療疾病”的核心理念,引導全社會科學認知保健食品,提醒廣大消費者理性明白消費,切實提高防範欺詐和虛假宣傳的意識。公益廣告發布是保健食品“五進”專項科普宣傳活動的重要措施之一,該活動於2019年5月至12月在全國範圍內持續開展。
視頻:保健食品當藥吃,停了降血脂的藥
保健品虛假宣傳的常規“套路”是什麽呢?近日,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防範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公益廣告,“套路”重現,你能過關斬將,識別哪些是“坑”嗎?
宣傳片展示了一個會銷講座現場,穿白大褂的“醫生”宣稱自家的保健食品對許多慢性病都有療效,可以說是“包治百病”。溫柔的推銷員則告訴老年消費者,買了該保健品,不僅省下了藥錢,還送免費旅遊。心動的消費者買了產品,停了降血脂的藥,隔段時間去醫院複查,結果血脂並沒有下降。醫生嚴肅提醒:“保健食品不是藥,不能用於疾病治療,病人不能拿它當藥吃。”
我國《廣告法》明確規定,保健食品廣告不得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斷言或者保證,涉及疾病預防、治療功能; 不得聲稱或者暗示廣告商品為保障健康所必需;不得與藥品、其他保健食品進行比較等。同時,保健食品廣告應當顯著標明“本品不能代替藥物”。
整治:對保健市場亂象持續加壓
國家對保健市場亂象的整治是一個循序漸進,不斷加壓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人民群眾的“防範”意識也在逐步提高。
今年1月8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等13部門召開聯合部署整治“保健”市場亂象百日行動電視電話會議,要求各地市場監管部門重點整治以老年人保健品及廣告宣傳中存在的虛假宣傳、誇大宣傳等突出問題和通過免費體驗、舉辦會議講座、旅遊、義診等形式銷售保健品行為等。
4月18日,“百日行動”集中執法階段順利結束,但這並不意味著徹底“收官”,長效監管機製仍在建立中。
4月28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通報聯合整治“保健”市場亂象百日行動有關情況。從1月30日至4月26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先後5次曝光100個典型案例,其中19起存在違反或涉嫌違反《廣告法》行為,這些案件涉及問題主要集中在非醫療藥品醫療器械廣告涉及疾病治療功能、發布虛假廣告、未經審核發布保健食品廣告等。
5月15日,總局發布“關於認真做好‘百日行動’有關工作的通知”。裏麵提到,要繼續抓好科普及普法工作。要利用廣播、電視、網絡、報刊雜誌等,開展融媒體式的立體化宣傳,用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共同建立起健康科普和普法長效宣傳機製,用科學的、正麵的發聲,對“虛假宣傳”“誇大宣傳” 等亂象形成壓倒性態勢。
宣傳:保健食品“五進”專項科普宣傳活動有序推進
公益廣告發布是保健食品“五進”專項科普宣傳活動的重要措施之一,該活動於2019年5月至12月在全國範圍內持續開展。
“百日行動”後,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在保健食品問題上再有新舉措。5月16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市場監管總局辦公廳關於開展保健食品‘五進’專項科普宣傳活動的通知”。裏麵提到,為進一步普及保健食品知識,促進全社會科學認知保健食品,提升廣大消費者理性消費意識及自我防護意識,構建社會各方共同參與的科普宣傳網絡,經市場監管總局同意,決定在全國範圍內組織開展保健食品“進社區、進鄉村、進網絡、進校園、進商超”專項科普宣傳活動(以下簡稱“五進”活動)。
活動組織要求其中之一是突出重點。科普宣傳重點內容:保健食品基本概念、功能聲稱、適用人群、標簽標識等基本常識和廣告管理、生產經營要求、主要監管製度等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宣傳過程中,要緊緊圍繞“保健食品不能替代藥物”的核心理念,強調保健食品和普通食品、藥品的區別。
此外還要豐富形式。通過發布消費提示、講解常見欺詐套路及防範指南、曝光典型案例等,增強消費者自主防範意識。組建專業科普知識宣講團隊,編製科學權威客觀的宣傳素材。積極開發使用多種形式的科普宣傳載體,包括編寫、發放書麵材料,製作、展示H5、海報、展板等,編製、播放公益廣告、短視頻、微電影、動漫等。
文字:新浪潮記者 趙禎
留言0